暫無數據
天氣逐漸乾燥,需及時養肺、潤肺
處暑已過,但盛夏的餘熱未消,有些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。雖然剛剛過了處暑,但是早上起牀之後還是會感覺到口乾、咽乾、鼻子也幹。
2025/09/02
處暑已過,但盛夏的餘熱未消,有些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。雖然剛剛過了處暑,但是早上起牀之後還是會感覺到口乾、咽乾、鼻子也幹。

中醫認爲,“春養肝,夏養心,秋養肺,冬養腎”。肺喜潤而惡燥,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,很容易傷肺,特別是老年人,如果因秋燥而傷肺,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肺部疾病。因此,秋季養生重在養肺、潤肺。
秋燥容易傷及人的肺臟,耗傷人的肺陰,使人出現口咽乾燥、咳嗽少痰、大便祕結等症狀,根據“燥者潤之,滋陰潤肺”的補養原則,可以選用滋陰潤燥、補養肺氣的食物和藥物進行補益,例如:銀耳、木耳、梨、藕、菠菜、鴨蛋、蜂蜜、百合等。

秋季“宜收不宜散”,飲食還要“增酸少辛”。少辛是指少吃辛辣食物,如蔥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辣椒等,這些食品屬於辛散之品,與秋季收斂之性相悖;增酸是指適當多吃些酸味的水果,如蘋果、石榴、葡萄、柚子、檸檬等,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。
另外,還可以服用一些麥味地黃丸等,以使肺臟安度金秋。麥味地黃丸含有麥冬、五味子、熟地黃、山茱萸(制)、牡丹皮、山藥、茯苓、澤瀉。澤瀉利溼而泄腎濁,並能減熟地黃之滋膩,茯苓淡滲脾溼,並助山藥之健運,與澤瀉共瀉腎濁,助真陰得復其位,丹皮清泄虛熱,並制山茱萸之溫澀。麥味地黃丸滋腎養肺,主要用於肺腎陰虧,潮熱盜汗,咽乾,眩暈耳鳴,腰膝痠軟。

undefined